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reseac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正文

  •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邀参加“泰山法治论坛(2025)”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邀参加“泰山法治论坛(2025)”10月25日,“泰山法治论坛(2025)”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本届论坛由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主办,泰...

  •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邀参加“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邀参加“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10月21日,“中国—中亚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大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5年AMI智库入库单位”
    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综合...

    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5年AMI智库入库单位”2025年9月19日,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了...

  •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为吉林省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作专题辅导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为...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为吉林省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作专题辅导2025年7月2日至4日,省委政法委举办“全省政法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

  •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成功中标国家数据局2025年重大课题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成...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成功中标国家数据局2025年重大课题近日,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公布国家数据局2025年重大课题委托研究入选公告,由吉林大学司法数据...

  •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法学专家学者座谈会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受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法学专家学者座谈会2025年1月15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法学专家学者座谈会,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当...

  •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本丛书共包含五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劳动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离婚纠纷:证据运用...

科大讯飞助力智慧法院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28 前沿资讯 浏览:

文章来源:科大讯飞微信公众号

 

随着“互联网+司法”不断向纵深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从指尖立案、云端办案再到智慧执行,智慧法院拓宽了司法为民、便民服务辐射面,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司法成果。其中,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助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

近年来,科大讯飞面向法院提供以智能语音服务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服务,建设了人民法院智能语音云平台。就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助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目前在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进展及现状,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刘庆峰介绍,2020年12月科大讯飞协助编制了《法院语音云平台建设及接入规范》,将各地智能语音建设成果进行整合,实现了全国法院语音能力统一应用、全国语料统一收集与集中训练、全国模型统一管理与共享,并为全国各级法院的庭审、会议、日常办公等场景提供能力支撑,助力法院信息化建设。基于庭审场景提供语音识别系统,各级法院庭审笔录完整度可达100%,庭审时间平均缩短20%-30%,复杂庭审时间可缩短超过50%,庭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数据统计显示,庭审语音识别应用覆盖区域,系统平均使用率可达75%以上,其中应用较成熟的区域庭审语音识别应用使用率已达90%以上,如苏州中院庭审使用率约为92%,其下辖的虎丘法院、吴江法院庭审使用率已基本达到100%。

同时,借助法院语音云平台效果优化服务,将方言模型、案件模型进行优化训练,对涉及的方言口音、专业词汇有针对性的进行升级优化。经过语音云平台对语料的不断训练优化,标准普通话语音识别正确率可达到98%,目前已支持28种方言口音以及粤语、四川话等纯方言的语音识别。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通过对接法院语音云平台的学习训练服务,为知产法庭审理医药、机械、电子、通信等专业领域度较高的案件提供个案的专属模型优化服务,从而提升知产法庭开庭效率和笔录生成质量。此外,智能语音应用在上海全市法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20年4月1日起,上海法院全面启动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定,统筹兼顾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精神与法院发展规划趋势,运用区块链存证、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全程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改革庭审记录方式,完善庭审记录内容,提高庭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截至2020年12月底,智能语音应用已部署381个法庭,上海市1702名法官使用了这一系统,助力完成了5.35万场庭审。

庭审记录改革试点以来,针对简易案件,可减少30%的庭审时长,案件审理更加顺畅,法官不用等待书记员记录笔录的节奏,针对普通案件,可以解决法官与书记员开庭时间冲突问题。

同时,书记员进行集约化机制优化,解放了书记员与法官的强绑定关系,因为之前书记员都是一对多,实际开庭需要兼顾书记员的时间,法官可以灵活根据自己的时间来排庭。此外,书记员可以从笔录事务性工作中解放。书记员把节省的这部分庭审记录工作时间,更多地放在庭前准备工作、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以及上诉案件的音字转换文本核对等审判辅助事务上面。

未来,科大讯飞将在“人工智能+法院”领域继续探索,深挖智能语音技术的同时,拓展知识推理服务的业务应用,并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建立面向立案、审理、裁判、执行等法院业务的知识图谱,构建面向各类用户的人工智能感知交互体系和以知识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体系,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升司法公信力,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苏州中院官方公众号《法制日报 | 千灯方案照亮公平正义之路 苏州智慧法院建设助力审判提档升级》、法制与新闻公众号《刘庆峰代表:用A.I.推动智慧法院建设》、法治周末报公众号《揭秘丨庭审录音自动转成笔录,看AI技术如何打造智慧法庭》以及《苏州中院智能庭审系统使用报告》、《科大讯飞智能庭审系统引擎测试报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