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reseac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资讯 > 正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全文(中英文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全文(中英文版)文章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法发〔2022〕3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

  •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本丛书共包含五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劳动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离婚纠纷:证据运用...

  •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一行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调研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一...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一行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调研 8月1日上午,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侯德斌副教授、中心秘书郝乐一行三人...

  • 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开线上疫情防控交流会
    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

    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开线上疫情防控交流会 2022年3月13日晚6点,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开线上疫情防控交流会,李晓倩副教授、姜楠副教授、龚浩川老师、齐...

  • 中心获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中心获批吉林省高校哲...

    中心获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2022 年2月11日,吉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的通知》,通过自主申报、专...

  • 吉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范锐平到吉林大学调研  对中心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未来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吉林省委常委、省委政...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官网        原文标题:吉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范锐平到吉林大学调研 作者:记者 张宏伟 郭倩君      编辑:陈钊     摄影: 记...

  • 中心正式成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B类试点实验室
    中心正式成为吉林大学...

    2021年8月,经机构申报、学院推荐、学校专家组评审,中心正式成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B类试点实验室。

我与吉林大学法学院(下)

发布时间:2017/01/14 前沿资讯 浏览:

蔡立东,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1991级法学院研究生全家福

▲蔡立东在口述中提及的“经济法五常委”

▲蔡立东与其研究生导师崔建远教授的合影

我们常说,我们是代表中国法学与法治未来的一群人。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展望更远的未来。那么,这样一群人应当往何处去?应当如何行走?应当引领怎样的未来?这也是我们常常需要停下来仔细思考的问题

□ 蔡立东

职业规划 我们任何一个团体之所以成为一个团体,其中必须要有一些内在精神与外在规则的维护。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就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和成长,除了一些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之外,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和局限,而学校就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我们那时毕业之后选择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读研、进机关、进国企这三条路,很少会有人选择律师行业。虽然我们当时已经不包分配,但是有时还是要服从国家的计划安排,但现在就不一样,选择体制外工作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我认为,一个时代的变化就决定了我们很多视角的变化,我们当时强调集体主义,现在则更加彰显个性;当时我们可能只有团干部或学生会干部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但现在我们更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舞台,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可以通过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团体,展现风采,追逐理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瓶颈,但矛盾和挫折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这种不确定性,就像看球赛,假如你知道皇马一定会赢,那你看比赛时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而变化才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魅力。

留校任教 坦率地说,我在吉大任教之前在机关工作了几年,所以当我回到学校时,相比于当时同事在教学和科研上的轻车熟路,我还处于一种“追赶型”的状态,想要把之前落后的几年时间快速补回来。所以,那时主要关注的就是教学和科研的方面。

2000年8月我回到学校,2000年9月新生入学我就开始给当时的德恒律师学院的学生上课。那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都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所以讲课时也会很紧张。当时就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教科书上都写得那么清楚了,你还讲什么呢?所以我就请教了当时我们公认的讲课比较好的两位老师该如何上好课,一位是郑成良老师,还有一位是石少侠老师。

当时石老师告诉我,“要控制课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把握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并及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说,教学的重点是“学”,讲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作为老师要了解台下的学生想要知道些什么,这个到今天我都非常受益。对一名老师而言,拥有多少知识储备、多少想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学生需要什么、想要了解什么,就是一种换位的过程,这样课堂的效果才会好。

第二句话就是郑成良老师讲给我的,他说,“不要急于把问题讲清楚。”就是说,讲课时要对问题的形成及演进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梳理,从学生最能够接受的、共同的出发点入手,不能做太大的跳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着你的思路往下走,才能理解你在讲什么。我今天理解郑老师的话的意思就是,老师一定要找到一个和学生共同的出发点,并带着学生往下走,课堂效果才会更好。

我把两位老师的建议综合了一下,总结出了一个方法——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记忆。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又可以使学生在有所代入的情况下进行深入思考。经过几年的实践演练,现在也算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吉大法学院的传统

我认为,我们吉大法学院能够在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的情况,依旧成为国内法学教育重镇的很重要原因和我们宽松的氛围、踏实肯干的作风、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吉大法学院的教学一向是这种自由的、自发生长式的传统,这样其实给每一个教师提供了自由成长的机会和环境,可以把他们的个性发挥到他们想要的高度。这一点我认为对我们教师团队的建设有很积极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同时形成一个非常民主的氛围。这也是很多年轻的优秀教师选择留在吉大法学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大家在这里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健康的文化也有利于孕育多元的思想和多元的学术风格。在我上学时,我就感觉到吉大有着非常宽松的氛围,而这也是我们要继续保持下去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有踏实肯干的作风。像我念书时,我的导师崔老师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上晚自习是我们最主要的晚间生活,因为当时还很少有电视、网络这样的娱乐设备,所以大家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就是看书。当时一般我们是六点多钟就到自习室,一直到十点再回寝室。我们多在文科楼自习,崔老师就和我们一起自习、看书;中间休息时还会和崔老师玩一玩象棋;等到我们下自习回寝,老师也收拾好东西回家。

我认为,吉大的环境其实是非常适合读书的,虽然这里可能没有那么绚烂,但是是非常有内涵的,能让人静下心来做些有意义的事。大学应该做什么?在我看来,认真读书、听课,多接触名家思想,多讨论法律问题,这是大学时代学生最应该做好的事情。现在看来,当时我们每天自习,还真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大学里还是应该在图书馆的时间多一些,听课认真一些,好书多读一些。因为书中毕竟凝结着前人的智慧,而你今后能够走多高,其实就取决于你现在的积累。

我们讲法律是一门说服的艺术,而你要说服他人就应该有足够的素材,而这些素材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先贤的论理和逻辑,这些浓缩的智慧能够使你的说理显得更加有力。我们很多校友都说,真正念书就是在吉林大学这几年。吉大法学牢固的基本功和基础知识可以说是传家的本领,也是我们制胜的法宝。我们希望你们这一代也可以继续把这种作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三个原因就在于吉大法学院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邀请名家来做讲座,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讲座带来新的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记得我当时念书时,张文显老师给我们讲《当代法学界思潮》,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吉林大学地处东北,但我们并不保守,我们相信法学院在国内有一流的学科平台和对话能力,而且从我们那时开始,法学院就一直能保持与最先进的学说思想相同步。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有这样一个位置不可或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