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reseac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数据报告 > 正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全文(中英文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全文(中英文版)文章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官网法发〔2022〕3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

  •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本丛书共包含五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劳动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离婚纠纷:证据运用...

  •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一行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调研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一...

    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一行赴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调研 8月1日上午,吉林大学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蔡立东教授、侯德斌副教授、中心秘书郝乐一行三人...

  • 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开线上疫情防控交流会
    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

    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开线上疫情防控交流会 2022年3月13日晚6点,蔡立东教授组织学生召开线上疫情防控交流会,李晓倩副教授、姜楠副教授、龚浩川老师、齐...

  • 中心获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中心获批吉林省高校哲...

    中心获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2022 年2月11日,吉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的通知》,通过自主申报、专...

  • 吉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范锐平到吉林大学调研  对中心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未来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吉林省委常委、省委政...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官网        原文标题:吉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范锐平到吉林大学调研 作者:记者 张宏伟 郭倩君      编辑:陈钊     摄影: 记...

  • 中心正式成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B类试点实验室
    中心正式成为吉林大学...

    2021年8月,经机构申报、学院推荐、学校专家组评审,中心正式成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B类试点实验室。

大数据,如何让司法更智慧

发布时间:2017/01/14 数据报告 浏览:

“电脑会取代人脑判案吗?”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上个世纪60年代,就曾有科学家畅想:“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有望代替人脑,轻松预测司法裁判的结果。”

这一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7月12日,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一款名为“执行阿尔法GO”的系统正在演练。“执行阿尔法GO”由执行智库、资深法官智库、机器人自主学习功能组成,法官遇到需要会商的执行案件时,它可以自动从“库房”调用类似案例和专家指导意见,生成执行解决方案推送给法官。

这是大数据应用于法院审判执行的一个典型事例。从2013年开始,全国各级法院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汇集生成了海量司法大数据,目前,这些司法大数据在法院自身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为司法效率和质量提升提供工具

司法统计是法院的日常工作。每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向大会报告工作时,都会涉及大量司法数据。过去,司法统计一直采用人工模式。最高法建成的数据集中管理平台首次实现了对全国四级法院案件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审判态势实时生成,实现了延续近70年的人工司法统计模式向全自动司法统计模式的转变。

“在司法研究方面,以往完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需要派人赶赴多省,开展专项调研,最少需要半年时间。现在通过平台自定义条件,可以即时生成专项分析报告, 为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提供有效支撑。”最高法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说。

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评估,就是一个典型事例。201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施行效果如何?有哪些规定可以为今后立法提供借鉴?最高法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平台,汇聚民间借贷一审判决书31.79万份,其中发现,6.6万份文书引用了此司法解释,占比为20.74%。“这些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新司法解释的实施效果,为相关法律制定提供了参考。”许建峰说。

近年来,全国法院开展司法大数据资源深度应用,形成诉讼智能评估、相似案例推荐、量刑规范支持等数据服务,有效服务了审判执行和司法管理。

7月4日,河北全省178个基层法院正式上线使用智审1.0系统,系统具备电子卷宗利用、诉讼文书生成、案件信息回填、关联案件查询、类似案件推送、司法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法官普遍反映,系统提升案头工作效率30%—50%,“法官制作文书的习惯在逐步改变,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将越来越少。”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10月21日,中央政法委举行第四次百万政法干警学习讲座,主讲嘉宾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讲座中,马云阐述了“科技创新在未来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他说:“数据时代是预测未来的时代。整个数据时代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做到‘事前诸葛亮’,就是有预防机制。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是否可以用于计算或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可以,社会治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的确,司法大数据正在改变着社会治理,助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去年以来,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利用司法公开库,开放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数据给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24个部门和单位。市委组织部比对全市党员15980人次,确认具有党员身份的失信被执行人54人,核查后限期改正13人,劝退1人,除名1人,为培育社会诚信风气提供了有力支持。

福建法院不仅重视数据的积累,更重视数据的挖掘应用。去年以来,福建高院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定期分析全省房地产纠纷情况、民间借贷和金融贷款合同纠纷数量和金额、省属重点企业涉诉情况,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趋势,将分析情报提供给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去年下半年,通过司法大数据分析平台,福建高院发现,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数量和金额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个别企业资金跟不上,很多企业向银行贷款和借贷时又相互“联保”,导致“一家企业倒下,连累一大片企业”。如果处理不好,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福建高院和省金融办等多家单位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出台一系列“放水养鱼”措施,省高院出台了《关于依法规范金融案件审理和执行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文件应对上述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及时的司法保障。

为国家治理变革提供参考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开展了一项题为“国家职务人员犯罪”的专题研究。研究人员通过最高法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分析发现,近两年,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虚报各类款项从而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的案件占贪污挪用类案件的57.6%。而国家下发的各类补偿款已成为主要侵吞对象,案件占比为47.7%。

在这些侵吞款项中,土地征用补偿款侵吞现象最为明显,占比为52.5%;侵吞拆迁补偿款占比为23.8%;侵吞农林补偿款占比为15.1%;侵吞赈灾补偿款占比为6.6%……这些数据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反腐策略,开展指向性更明确的审计、稽查提供了支持。

为专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的最高法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始建于2013年,并于2015年1月1日起试运行。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汇聚了全国法院9000余万案件信息和数千余万文书信息,实现了“全国法院案件数据全覆盖”。利用这些数据,最高法先后完成了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拐卖妇女儿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中国农业银行全国涉诉案件等40项专题分析工作,形成系列专题报告,有效支撑了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集中电子卷宗、庭审音视频等审判执行信息,以及司法人事、司法政务、司法研究、信息化管理、外部信息等数据资源,全面建设国家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许建峰说。

一些地方法院也充分利用司法大数据,服务国家治理。近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运用大数据生态圈,研发成功一款“当事人信用画像”系统,全面展示当事人信息,甄别彻头彻尾的“老赖”和一时困难而无法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当事人,为更有针对性的信用惩戒提供依据。“当事人信用画像”系统实现了多维度、全方面地展现当事人的信息状况,为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诚信社会,提供了数据支撑。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司法大数据已成为促进司法公信跃升、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利用好司法大数据,把科技革命与机制变革融合起来,司法的作用发挥将更加显著。